疫情爆发后,对于被隔离在家的人所看到和了解到的时刻在变化着的社会多是通过电视、手机等媒介,但实实在在能让我们感受到被这场疫情改变,且每天都会清晰感知的事情便是“买菜”这一活动。
2020的开端,一场疫情让简单的“买菜”也变得如此不一样。
线下“买菜权”转移到男人手里
以往安排生活、超市购物的大多是女人,但现在超市清一色的男士出没。
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很多小区实施两天一次,一户一人出去采购的政策。而好多家庭不到吃完最后一口饭是不会轻易出门的,出门一次便会备足大半个月的货。平时被称为“巨婴”的男士们到了关键时刻,该出力的时候必须出力,所以疫情期间大多都是男士出门买菜。一眼望去行为还出奇的统一,戴着口罩、打着电话请示,拿着买菜清单一一对照核实。
线下逐渐被线上取代,生鲜平台成为买菜首选
虽然超市承接着一部分需求,但大多数人因为这次疫情爆发开始在生鲜平台上买菜,包括一些平时不会网购的中老年人,也学会了APP下单。
疫情出现之后,大家既不能出门,但是又要解决日常的温饱情况,于是乎生鲜电商就被人们广泛应用起来,大到一袋米,小到一根葱,都能够送货上门,大大降低了外出购物被感染的风险。
据饿了么、盒马等APP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订单量、用户数、交易额都明显增长,几乎都是往常的两三倍,并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在品类上,蔬菜、水果、粮油副食、肉禽蛋等需求量较大,日均销量占比超过60%。淘宝生鲜2月份交易数据显示,肉制品涨幅同比增长了5倍,新鲜蔬菜及蔬菜制品同比增长了近5倍。从饿了么平台订单品类结构看,全国生鲜品类增长了2倍以上,其中,武汉地区增长了9倍。
以往是挑挑拣拣选最新鲜的,现在是有就买
疫情阻断了从田地采摘到销售整个供应链,导致农产品上不来,市场上物资供不应求。为了买到菜也是拼了,早早起床开始在超市门口排队,要是去晚了好多新鲜蔬菜就没了。手机APP上买菜的,定好闹钟,准时蹲守在各大生鲜电商平台,一旦上新,立刻开抢。
为了解决“卖菜难、买菜难”,阿里巴巴紧急成立项目组,整合数字农业、菜鸟和天猫等业务在数字生产、数字流通和数字销售的能力,联合34个商家力量,推行“爱心助农”计划。对接海南、山东、陕西、福建等多地农民,帮助他们将滞销农产品从田间送往消费者手中。
2月6日,淘宝直播的一场官方直播间连麦,来自烟台基地的一万斤西红柿、一万五斤黄瓜、近六千斤草莓等被顷刻售出。当天还推出淘宝吃货推出助农频道,上线三天,在线销售滞销农产品已达300万斤。
2月8日至10日2天时间,海南滞销蔬果通过天猫卖出超过500吨,在线下,盒马和大润发在海南直采57吨果蔬和6000只文昌鸡也迅速被下单售罄。
2月26日,阿里爱心助农计划新对接的安徽萧县胡萝卜,原本只走线下渠道,现在也成功走上阿里数字供应链。在天猫蔬菜旗舰店2天之内,商家便完成采购500吨胡萝卜订单。
推荐阅读:苹果7p和苹果8p哪个好